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定位中,甘肃要发挥综合经济文化和人文优势,加快兰州开发开放,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构建兰州新区、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中国丝绸之路博览会”三大战略平台;重点推进道路互联互通、经贸技术交流、产业对接合作、经济新增长极、人文交流合作、战略平台建设等六大工程。

近日,记者在敦煌市鸣沙山下的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看到,几座建筑正在加紧建设,一排钢管电线杆整齐地排列着,为工程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据介绍,正在建设的建筑名为龙行九洲。今年9月份,这里将召开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许多中西亚国家将在此展示物产、交流文化。甘肃省落实“一带一路”战略,要把敦煌打造成国家文化旅游名城。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及时提升敦煌市电网建设标准,加大投资改造升级电网,为敦煌市的“天赐一秀”博物馆群、“龙行九洲”会展中心群大型广场、“千年敦煌”电子演示馆、“旱码头”等文化项目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

“一带一路”建设,贸易是先导。甘肃具有交通区位优势,兰州是亚欧大陆桥通往中亚、西亚和欧洲的国际大通道和陆路口岸,兰州新区更是甘肃省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的有力抓手。4月29日,记者在兰州新区看到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塔吊林立、工程车穿梭,一座座厂房和大楼慢慢长高……国网甘肃电力发策部主任王赟中、兰州供电公司发策部的几名主要负责人来到施工场地,现场核对电网线路走向、变电站所选址等。国网甘肃电力要求兰州新区的电网建设做到“路通电通,大力服务新区招商引资”。仅今年,兰州新区的电网建设投资就达4亿多元,而远景投资将达70多亿元,计划共建设5座330千伏变电站、40多座110千伏变电站,超前建成最坚强的新区电网,全面满足新区快速发展的用电需求。

有源滤波器前级

在充足可靠电力的支撑下,丝绸之路甘肃段将更加亮丽精彩。

事实上,今年以来,李克强总理反复提到要推进中国电力装备走出去。今年年初,李克强总理在广东省省长朱小丹的陪同下走访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时强调,中国电力设备产能过剩,但技术先进,要以电力为龙头,寻找中国装备走出去的道路。

特高压技术装备是我国能源领域自主创新、世界首创、拥有国际标准主导权和较强竞争优势的重大技术,也是国家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推动电力装备出口被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后,电力装备中的核电装备出口寄托着业界的殷切期盼。中核集团董事长孙勤曾表示,“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的三代百万千瓦级核电技术,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前景广阔。”

“我认为有很好的机遇,但困难很大。”王志轩说,中国电力装备在发展中国家的机遇更多一些,主要是综合性与造价比要好。在发达国家也会有市场,主要是造价优势。

5月8日,省发改委正式下发关于2015年安徽省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投资计划的通知。根据计划,2015年合肥地区共涉及改造项目313 个,投资金额达2.13亿元,工程将重点针对目前农村地区供电质量不理想的“洼地”与因乡镇化发展迅猛而供电负荷激增地区,重新规划与合理调整现有供电台区,解决农村地区长期存在的电源点分布不均、部分设备过载、配网线路“卡脖子”问题,改善部分供电末端区域低电压现象。根据计划,工程将新建肥东县35千伏陈集变电站、增容改造肥东县元疃变电站;新建及增容10千伏配变353台,容量8.21万千伏安;新增供电线路及配套电缆1418千米,涉及改造农网居民41911户。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到,加快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材料、新装备的研发和推广,推进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能源、沼气、地热、浅层地温能、海洋能等应用,发展分布式能源,建设智能电网,完善运行管理体系。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提高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推广普及力度。这表明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再次被提到了新的高度。

有源滤波器前级

智能电网可极大提升电网接纳新能源的能力,实现大范围的资源配置,满足客户多样化的用电需求。为此,世界各国都加快建设智能电网以应对能源战略转型带来的挑战。为抢占电网技术的制高点,实现电网发展方式转变,支撑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利用效率提升,国网于2009年正式启动坚强智能电网建设。

目前,世界上有美国、中国和德国三个类型的智能电网。其中,美国的智能电网又称统一智能电网,是指将基于分散的智能电网结合成全国性的网络体系,主要包括实现美国电力网格的智能化,解决分布式能源体系的需要,以长短途、高低压的智能网络联接客户电源,实现可再生能源的优化输配。德国智能电网是把所有能源产生的电量,都放在一张电网上进行传输,但同时,其最大的特点是应用了大量的IT技术,使其更像一张互联网,因此具有极强的互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