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品
APF并联有源电力滤波装置
APF有源滤波产品主要有立式模块、卧式模块、柜式系列等,广泛应用多种负载产生的谐波。
有源无功发生装置
最先进的无功补偿装置(无功补偿柜),既可以补偿无功电流,亦可补偿谐波电流,改善三相不平衡,抑制电压波动和闪变,抑制系统振荡...
模块式滤波补偿装置
模块式混合滤波补偿装置包含动态无源滤波模块和有源滤波(补偿)模块两部分,共同承担无功补偿和谐波治理的任务。有源部分和无源部分均由同一控制器控制。无源部分包括多组单调谐支路,主要动态调节无功并抑制特征次谐波电流。有源滤波模块动态消除谐波,兼顾系统无功补偿...
低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该装置可以根据负载变化自动跟踪,实时补偿,使系统的功率因数始终保持在最佳点,同时采用模块化系列,可以进行自由组合,组装维护极为方便且可以进行随意的扩展,性价比非常高...
低压动态滤波补偿装置
低压滤波补偿装置是专门针对谐波含量及无功补偿量随负载变化的负载而设计,该装置根据负载变化自动跟踪,实时控制各滤波支路的投切,在滤除谐波电流的同时,使系统的功率因数保持在最佳点...
SVG高压有源无功补偿装置
高压有源无功补偿装置能够快速连续地提供感性或容性无功功率,实现考核点的恒定无功、恒定功率因数等,保障电力系统稳定、高效、优质地运行。在配电网中将中小容量的ZRSVG装置安装在某些特殊(如电弧炉)负荷附近,可克服负荷三相不平衡、提高功率因数、消除电压闪变和电压波动、抑制谐波污染等并显著改善电能质量...
中高压无功补偿装置
用于220KV及以下配网变电站的母线无功自动补偿和变电站的调压
高压无功补偿装置
用于6kV 10kV 24kV 35kV三相电力系统,用以调整平衡网络电压提高功率因数降低损耗提高供电质量。
TBB型无功补偿电容柜
用于额定电压1kv~35kv工频电力系统中,作为并联电容器组,补偿系统中的感性无功,用以提高电网功率因数,改善配电电压质量
TSC型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TSC动态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响应时间小于等于20ms,对冲击负荷、时变负荷能够实时监测、动态补偿、实现功率因数补偿至0.9以上的目标,具有动态补偿无功功率和稳定
MSVC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MSVC磁控动态无功补偿成套装置,是MCR、电容器分组投切和变压器有载调压功能为一体的无功补偿及电压优化自动控制装置。
SVC高压动态无功补偿滤波装置
电弧炉、大功率轧机、风电场等负荷由于其非线性及冲击性导致电网严重三相不平衡,产生负序电流,导致的功率因数降低具有快速响应及动态补偿的功能。

面对上述争议,刘振亚称此轮电改速度并不慢。参考国际经验,各种模式都有,英国破碎式改革造成能源体制的困境,法国的发输配售一 体化则有优势,中国的公有制决定了关系国计民生的资产要与国家利益联系,保障供电可靠性和安全。


鉴定会上,各位专家听取了产品研制报告、技术报告、检测报告的汇报,考察了生产工艺和试验条件,审查了相关资料和技术文件,经认 真讨论,一致认为:提供的鉴定资料齐全完整,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可以指导生产。其中 “±10kV/12.5MW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背靠背样机” 依托于“大型风电场柔性直流输电接入技术研究与开发”(863计划),完成了系统的成套设计,掌握了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主设备参数计算、过 电压计算与绝缘配合设计、短路电流计算、控制策略研究等核心技术;研制出±10kV/12.5MW 柔性直流换流阀;提出了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拓扑 结构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多层分布式控制系统、阀控策略,研制了柔性直流系统级控制保护和阀控;建立了柔性直流输电换流阀功率模块、 阀段及整阀的试验平台。


三电平有源电力滤波器
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风电并网装机已超过0.9亿千瓦,预计发电量1500亿千瓦时。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朱明曾 公开表示,“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到2020年,风电发电装机将达到2亿千瓦,发电量比重也将上升到5%以上。


根据《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当风电机组的无功容量不能满足系统电压调节需要时,应在风电场集中加装适当容量的无功补偿 装置。而《电网公司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则要求,风电场的无功补偿装置总和不小于风电装机容量的30%~50%,风电场内集中 无功补偿的容量不低于风电场无功补偿装置总和的40%~60%,或经计算分析得出。在设备选择上,截至2012年底,我国1400多个风电场大部 分安装了静止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G)。随着风电行业回暖,SVG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将被继续推动。


电改再度启程。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简称“九号文”)内部印发。虽还未正式对外发 布,但新电改即将开启的万亿售电市场、能源互联网等新兴生产力下的电力新业态,已被市场翘首期盼。


“不要过度关注改革对电价的影响”,这是多名专家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的观点。电改专家王冬容对上证报记者表示,新电改方案融合 了各方的诉求,算是一种组合疗法,体制上动作不大,倒是机制建设和行业管理上着墨较多,最大意义是“新兴生产力”的想象空间。


一位发改委电改专家委员会成员认为,新电改对行业最大的影响来源于新兴生产力和分布式发电,第一张售电牌照可能出现在试点地区拥 有国资背景的发电集团。王冬容也认为,发电企业进入售电和配电、分布式能源等领域有一定的先天优势。“因此,发电企业如果不能及时 调整自己的发展和经营战略,未来很长时间日子会很难过。”


从智能电网建设到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从电力行业到建设行业,低压电器在中国已有50余年的历史,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 低压电器也由简单的装配到了如今第四代智能化低压电器。我国低压电器行业从简单装配、模仿制造到自行开发设计,现发展到近1000个系 列,生产企业1500家左右,年产值约200亿人民币。但国内低压电器生产企业规模偏小、数量过多,90%以上企业处于中、低档次产品的重复 生产。产品三代共存,按照产值计算,第一代产品市场占有率为15%,第二代产品市场占有率为45%,第三代产品市场占有率为40%。根据国家 政策走向,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低压电器产品的结构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工艺落后、体积大、能耗高又污染环境的产品将被淘汰。


当前我国电力需求不断增加,促使我国电源电网改造步伐加快。“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优化电力结构,加强智能电网建设,电力设备的 市场需求将迅速增加。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低压电器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国家电网将在智能 电网中电网建设本身以及智能化方面的投资共为1.5万亿元,即每年3000亿元左右,这无疑保证了低压电器在“十二五”期间的稳步增长。


此外,未来低压电器将在国家政策及市场环境的推动下,共同发展。其一,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为线缆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空间。随着中国电力工业、数据通信业、城市轨道交通业、汽车业以及造船等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电线电缆的需求也将迅速增长,未来 电线电缆业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其二,“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宏伟发展目标以及宏观经济持续增长的大背景下,固定资产投资、工业 生产及总体消费,特别是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必将拉动发电量和用电量的增长。因此,低压电器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将持续放大。
